復育水蓑衣將錯就錯? 遭批生態殺手
農業局:設置解說牌 認識在地品種及復育過程 
107-05-23【太平洋日報】
    復育園區變保育殺手?台中市議員王立任23日在議會質詢痛批,市府農業局在清水地區高美濕地旁設立大安水蓑衣草的復育園區,復育台灣特有種的保育植物大安水蓑衣,卻發生烏龍搞錯品種,農業局恐怕不是保育推手,而是生態殺手。
    王立任表示,大安水蓑衣草為台灣特有種,全台灣野生族群少於500株,列屬保育類植物,大安水蓑衣草又可依棲地、外觀、開花期、結果與否,又分為大安型、清水型兩個種類,以大甲溪為界,溪北為大安型而溪南則為清水型。
    王立任指依據農委會資料顯示,依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SSC)於1994年所訂定的物種瀕危等級加以評估,可列為極危級,僅次於絕滅級及野外絕滅級,若不即時加以保護,必有絕滅之虞。
    然而農業局為保育大安水蓑衣,在清水高美濕地旁建造一處保育園區,在園區內理應復育在地的清水型的品種,但復育最初卻是到大安採集植株到園區復育,這現象如同引進外來種,而且有專家指出,因為大安型具有會結種子的有性繁殖、及無性繁殖特性,較只能靠不結種子無性繁殖的清水型優勢,長期下來,若園區的大安型外溢到其他棲地,可能會對在地的清水型水蓑衣造成危害。
    農業局長王俊雄卻表示,農業局的復育方式,是源自靜宜大學老師蔡志忠意見,園區內品種影響到外界是自然的外溢現象;王立任則不認同王俊雄的解釋,並打臉王俊雄所稱的那位專家,其實與他請教的專家是同一人,那位專家也對王局長提出不適宜的建議,但未被採納。
    王立任拉高音量要求副市長張光瑤表示意見,張光瑤則轉身要王俊雄向議員解釋清楚。
    王立任認為,如農業局不將大安型水蓑衣移植到清水地區,就不會有二種水蓑衣草混雜的問題,數百年來因為地理屏障造成不同的品種,農業局身為主管機管卻一再將錯就錯,他沉痛表示,這樣的做為到底是復育推手還是保育殺手,要求應儘速的改善,避免對生態造成更大的危害。
    農業局補充,依據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研究記載,大安水蓑衣分成大安型及清水型,但都統稱為「大安水蓑衣」,因兩型的植株型態相似,單純以植株型態作區分較為困難;市府為維持大安區大安水蓑衣生態園區生態環境,及大安水蓑衣種原保護,每年皆補助大安區公所進行相關保育計畫,目前也將於高美濕地積極復育清水型水蓑衣。

 

arrow
arrow

    蕭伯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