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之河」重現天日 中市綠川工程近尾聲
【記者蕭伯聰台中報導】107-01-22-11
市長林佳龍上任後積極推動水域治理,其中,位於台中火車站前的綠川環境營造工程,經一年多努力,現已進入最後施工階段。林市長今(22)日率領市府團隊前往工地視察,確認工程可於農曆年前完成,台中的「母親之河」可望重見天日、再現風華。
「台中的母親之河重見天日,大家引以為榮!」林市長表示,台中非常幸運有這些流經市區的河川,但過去數十年來商業行為直接排入生活汙水,引來髒臭,只好將河川用水泥加蓋。經過市府團隊的整治,從掀蓋、水質改善、防洪能力提升、周邊景觀營造等措施,已大幅改善,他肯定水利局及施工團隊的努力,希望大家為這些無名英雄喝采!
林市長說明,除第一階段長達600公尺的整治,未來將配合前瞻基礎建設的特別預算,進一步進行全流域整治,綠川和柳川將會形成台中市的「兩河流域文化!」而在這兩條河川之間,將會有暢行無阻的步道,配合上綠空鐵道以及綠園道,期待打造成一個人本綠廊。
綠川預計今年的農曆年前可開放,林市長邀請所有對中區等舊城區有記憶的台中人,返鄉時回來看看綠川跟柳川,一睹風華再現的舊城區光榮,以及背後的感人故事。
水利局長周廷彰指出,綠川工程除周邊交通管制、管線遷移、附近商家溝通,更要非常仔細的規畫,過程實屬不易。「新盛綠川廊道計畫」透過旱溪引流、晴天汙水截流、水質改善礫間處理及防洪排水工程,從根本改善綠川水質,像是在地底下埋了一個超大型的濾水器,這樣巨大的計畫即將於農曆年前完成,提供市民舒適的親水空間。
水利局指出,「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首重水質改善,這部份占總經費的3分之2,處理方式是將原受污染的綠川水源,經現地處理後再放流回綠川,每天處理的水量達到2萬4,000 CMD,解決河川污染問題並同時維持河川必要基流量,污染指數從原本的「嚴重污染」降低為「輕度污染」,水質已大幅改善。
另外,綠川整治以防洪安全及古橋保存為第一優先,設置排水箱涵來解決中山綠橋的通洪瓶頸,除了增加中山綠橋1倍的通洪斷面,同時可兼顧保存百年古橋免受洪患沖損;而施工期間偶然發現的「櫻橋橋墩」,水利局也作了妥善保護,並於現有路橋外側復刻櫻橋立面,讓綠川沿岸再度回到以往的美麗模樣,未來民眾亦可通過台灣大道橋下人行空間,近距離欣賞櫻橋的歷史痕跡。
水利局強調,河川流域全面治理是市府施政目標,綠川河道長5.7公里,上游主要污染源已大幅削減改善,目前綠川水質處理工程及景觀營造工程已接近尾聲,再過不久就可完工開放,大量的乾淨水將重返綠川,而民權路下游的綠川河段目前也已規劃爭取中央前瞻建設水環境計畫,將持續往下游整治,今年農曆過年期間歡迎民眾到台中火車站前共同見證新盛綠川的到來。
【照片圖文】林市長率市府團隊前往工地視察,確認工程可於農曆年前完成
- Jan 22 Mon 2018 21:17
「母親之河」重現天日 中市綠川工程近尾聲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