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公園綠地變住宅 藍議員盼暫緩解編
林佳龍:市府的政策目標是地盡其利
106-12-12【太平洋日報】
    中市國民黨籍議員李中12日市政總質詢時指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建議每位城市居民應擁有20平方公尺綠地,台中市民所擁有的綠地面積4.5平方公尺,不僅遠低於世界各國際大都市,更在六都排名倒數第三;而林佳龍市長卻以地主被欺壓為名,欲將逾70公頃計畫綠地變更為住宅區,相較其擔任立委時為了爭取讓一棵百年茄苳樹生存,透過群眾力量讓建商換地並讓住宅用地變更為公園用地,市長此舉措簡直對不起移居城市之名。
    李中表示,台中市政府所公告欲解編的地目多數在民國100年間有捐贈、交易等移轉,102年5月都發局何肇喜前局長曾實施公設保留地可以作為容積移轉、公園綠地列為優先移轉、透過建商可捐贈給政府之政策,該兩年間有許多交易記錄,故某些人士所謂老地主因政府長期等待徵收不成乃不正義之說法恐為刻意營造。且106年6月多突然之間有人在大量買賣土地,顯然已有相關人士事先獲得都發局欲解編相關土地之消息而進行交易。
    李中認為,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取得許多公園綠地,可以依取得比例較高的地目先行開發,再補以少數徵收或搭其他政策工具即可進行公園綠地開發。以北屯兒-36地目為例,該公園面積4,650平方公尺、政府部門擁有2,955平方公尺、佔63.54%,市府在102到103年間透過容積移轉共58件,建設局取得公園用地25.47公頃,政府理應開闢公園,怎能變更為住宅用地欺騙市民?
    李中說公園是都市的肺,台中市民擁有的綠地面積已經很低,因而建請林佳龍市長收回成命,市府應暫停解編公園綠地之政策,將綠地保留給市民。
    市府都市發展局長王俊傑答覆表示,台中市有不少公共設施保留地,長年未徵收也並未實質開闢,導致土地閒置荒廢,並嚴重影響民眾的財產權,因此市府辦理「公共設施用地專案檢討」,企圖解決此類問題,將可實質開闢60公頃公園綠地。
    市長林佳龍也說,市府的政策目標是增加實質可用綠地,他已請黃景茂秘書長製作台中市綠地地圖,致力增加全市實際的綠地面積。
    都發局指出,外傳市府將變更公園、綠地用地面積約72公頃,但事實上這些公園綠地皆未曾實質開發,僅是都市計畫書上的「紙上公園」,對民眾而言「看得到卻用不到」,透過專案檢討,將可藉由跨區市地重劃,實質開闢60公頃公園綠地,創造土地所有權人、地方政府及公共利益三贏的局面。
    都發局說明,這次變更公園超過2公頃的區位,均位屬周邊尚未完成開發區,因此並無越是精華區,公園變更面積就愈大的狀況。而透過這次公共設施專案檢討,預計可解決近470公頃公設保留地,主要以跨區市地重劃方式辦理之公共設施保留地面積約358公頃,個別變更約62公頃,另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辦理徵收之公共設施約50公頃。
    市府指出,包括台中市在內,全國各縣市都有保留長達逾數十年,但未取得的公共設施保留地,不僅土地閒置荒廢,更長年損害地主權益,因此監察院在102年5月糾正內政部及各級地方政府,市府並依照內政部的發布的規定,核實檢討檢討公共設施用地需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蕭伯聰 的頭像
    蕭伯聰

    蕭伯聰的部落格

    蕭伯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