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5-31-4照片.jpg屯區第一座  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7月啟用
【記者蕭伯聰台中報導】107-05-31-4
    台中市積極推動汙水建設,屯區第一座水資源回收中心將於今年7月啟用,預計可接管2.8萬戶、服務人口數約10萬人,區域包括74號快速道路以東至勤益科技大學、部分太平都市計畫區內。市長林佳龍今(31)日前往視察整體工程,他表示,台中市汙水處理能量已由103年約11萬噸,提升達26萬噸,新光水資中心結合水與綠意象,整合周邊營造開放式公園環境,創造多贏,更有望拿下台中市第三座水資中心金質獎。
    林市長今日在太平區長陳小菲陪同下聽取水利局長周廷彰簡報,包括市議員張玉嬿,以及市議員李麗華、賴義鍠服務處代表、多位里長及在地民眾共同關心。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與周邊整體規劃設計,開放空間保留老榕樹充分綠美化,還有生態池及環廠水道,環境優美,林市長也前往緊鄰的奉天三聖宮參拜。
    林市長表示,台中縣市合併後,市府積極縮短城鄉差距,全力推動看不見的良心建設汙水處理,水資源回收中心已跳脫以往汙水處理廠「鄰避設施」的印象,是汙水下水道的心臟,肩負將都市生活汙水淨化為乾淨水的功能,淨化後的水源再使用,也讓水資源更有效利用。
    他指出,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每日汙水處理量約2萬9,000噸,預計可接管2萬8,000戶、服務人口數約10萬人,在設計階段保留在地老樹,規劃生態池及環廠水道等,結合水與綠的意象,並與緊鄰的宮廟整合營造開放式場域,讓地方多了一座公園,創造多贏,更有望替台中市拿下第三座水資中心金質獎,感謝市府同仁努力。
    林市長也表示,他上任時,台中市汙水處理能量從103年時5座水資中心、約11萬噸,今年預計汙水處理能量可達26萬噸、成長為11座水資中心,建設過程中難免對在地民眾生活有影響,但建設一旦做好,減少環境髒亂、蚊蠅孳生等問題,生活品質提升,以留得下來的建設,真正打造宜居城市;而治水是不分顏色的工程,台中市水環境建設有成,獲中央及各縣市肯定,前來觀摩交流,也獲中央核列補助經費。
    周廷彰局長表示,為提升屯區汙水接管普及率,市府經重新整體通盤檢討後,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除原本規劃收集的新光地區範圍外,增加納入勤益科技大學周邊區域及部分太平都市計畫區域,並在初期時,將非屬於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收集範圍的太平路以北區域(屬中平都市計畫區域),先行納入處理,每日汙水處理量由原規劃1萬1,300噸,提升為每日2萬9,000噸,預計可接管約2萬8,000戶、服務人口數約10萬人。
    同時,水資中心內部規劃為「處理廠區」及「管理中心區」兩大部分,處理廠區利用環廠水道及植栽綠帶營造整體環境,管理中心則將山牆、流水納入設計,場址內2棵受保護的老榕樹並原地保留,屋頂也打造為綠美化開放式空間,民眾可由外部樓梯前往。
    為提升水資中心電子管理及環境教育設備,也設計有可顯示空氣品質情況的看版;中心內並裝置觸控式多媒體及互動留影設備,讓未來參觀的團體學校,能透過多媒體直接瞭解汙水處理過程及場區特色。
    水利局表示,去年11月市府施工查核小組至現場進行施工品質查核,獲成績甲等,取得參加第18屆公共工程金質獎推薦資格,有望繼水湳及文山水資中心之後,為台中市拿下水資中心第三座公共工程金質獎。除了新光水資中心以外,豐原水資中心也正在興建中,目前豐原系統的汙水主幹管接近完成。市府將持續推動汙水下水道建設,縮短城鄉差距。
    【照片圖文】視察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整體工程

arrow
arrow

    蕭伯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