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躍升第二大城 灑錢政策磁吸人口?
106-06-28【太平洋日報】
台中市政府財政連續大幅增加負債,錢果真有如官員所說花在刀口上?近2年總人口數不斷攀升,已躍升全台第二大城市,至於人口快速成長原因,主要受「一條龍」政策所賜,吸引許多外地民眾遷籍台中,但生活、就業仍在外縣市;政壇人士認為,這種不是在地人卻可以享受台中市福利的怪現象,連無家可歸的街友都有感受,無怪紛紛進駐市區地下道,形成「遊民街」。
根據民政局統計,台中市連2年,每年人口數都增加2萬多人,截至今年5月已達到總人口數277萬5000多人,與高雄市277萬8000人相差不到3000人。
預計8月前將可已超越高雄,躍升為全台第二大城市。
而據媒體報導,南投縣人口去年4月共有50萬8千人,今年3月只剩50萬4千人,眼見即將跌破50萬人大關。
近二年,彰化縣更是每年減少約6千人,苗栗縣人口也流失超過9千人,比一個鄉的人口數還要多。
各界都認為是因台中縣升格直轄市後,拉大了居住、就業、就學的社福差距,增加人口往直轄市移動的磁吸效應。
政壇人士指出,這種人口數迅速增加的磁吸原因,不外乎社會福利、就業機會或交通運輸便利等因素,不過以台中目前BRT被廢、市區塞車日益嚴重,唯有74號環狀道、連接中彰、中投國道形成極為便利聯外交通網路,還有就是所謂的市府的「灑錢政策」,包括一條龍政策、各式各樣的補助、津貼,幾乎都是不排富,也因此讓許多符合政策的人口,選則遷移戶口到台中,但人卻留在原縣市生活或就業的現象,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台中人口數直線上升的原因。
政壇人士說,台中福利好、不僅呈現在人口數成長,連市區地下道街友也有增加趨勢,以目前火車站前地下道,每到晚上,遊民紛紛返回休息處,有民眾發現人數比以前要多很多。
經媒體詢問,街友坦言台中「福利好」,不但有食物銀行、各種公益團體不時噓寒問暖,還有物資發放,在「吃好道相報」的情況下,更多外縣市遊民紛紛進駐台中,也讓警方頭痛,就算幫忙買車票讓其返回家鄉,隔不了多久,便又出現在台中熟悉的街頭露宿。
政壇人士表示,社會局雖然表示要協助街友就業,但根據NPO組織調查,九成街友並非就業不順因素而流浪街頭,許多甚或是心理、家庭因素,因此政府輔導就業成效不佳,在加上台中福利好、更促使街友人數增加。
對此,是否會影響台中社會治安等問題,有待政府拿出有效政策輔導以減少人數。
政壇人士分析,政府「福利好」、相對也要健全財務的支持,以台中市政府6月份公告,台中市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665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為250億,平均市民每人負擔債務3.3萬元。
再加上市府急速擴編局處,今年人事成本比照去年增加41億元,另外還有委辦費、活動費與宣傳費,在政府花錢如流水的情況下,未來政府各項稅收調漲稅率、開徵新稅,恐怕都只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