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4-07-24-14照片  馬鞍壩生態園區結合觀光、生態、電廠啟用    林市長盛讚人間秘境
【記者蕭伯聰台中報導】台中市和平區馬鞍壩生態園區昨(24)日開園啟用,集結電力科技與生態廊道,不僅是中部水力發電重心,還蘊藏魚類、鳥類、蝶類、獼猴、山豬、山羌等豐富生態;市長林佳龍盛讚此處為「人間秘境」,不僅可以看到電廠的轉型,更可以從魚道觀察魚兒逆流而上的自然生態,歡迎大家來遊憩,共同體驗這座台中全新的生態景點。
   林市長昨日在副秘書長郭坤明、觀光旅遊局長陳盛山、民政局長蔡世寅及和平區長林建堂陪同下,前往位在和平區的馬鞍壩生態園區,主持園區啟用典禮;立委江啟臣、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大甲溪電廠廠長鄭郁邦,也到場共襄盛舉,現場並由當地原住民帶來精彩舞蹈,為典禮揭開序幕。
   林市長盛讚馬鞍壩生態園區好山好水,是一處「人間秘境」,並感謝台電用心,讓電廠可以與觀光旅遊及生態相互結合;他說,來此不僅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看到電廠的轉型,更可以從魚道觀察魚兒逆流而上的自然生態,充分寓教於樂,相信將成為台中新景點,從市中心到此約需1小時,歡迎大家安排半日或一日遊前來參觀。
   馬鞍壩生態園區位在大甲溪流域,林市長說,大甲溪流域象徵台中的發展史,要認識台中,就一定就要認識大甲溪,從上游七家灣溪有櫻花鉤吻鮭,到出海口高美溼地外海有白海豚,不僅生態豐富,也為人類帶來許多文明發展;期許未來可以建立起大甲溪的水文化,整合生態、文化、歷史,傳承給下一代;他並指示觀旅局努力宣傳,讓更多人到馬鞍壩生態園區遊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時代改變,觀念也要改變」台電董事長黃重球表示,過去台電電廠以發電為主,未來希望多將電廠與生態結合;這次在馬鞍壩生態園區設置魚道及動態展示館等設施,盼提供學校作為環境生態教育使用,期待這份改變,不僅可以與當地環境做更多結合,也可讓沿途光的觀光景點更加豐富,為台灣生態教育盡一份心力。
   市府觀光旅遊局也表示,大甲溪溪谷垂直變化落差,蘊藏水力高居全國首位,是中部水力發電重心,2年前台電為因應地方發展、打造低碳永續生活環境,決定將馬鞍壩轉型為生態電廠,歷經1年半,完成「大甲溪生態走廊─馬鞍壩生態園區」,昨日舉行開園儀式,正式開放民眾參觀。
   觀旅局指出,馬鞍壩生態園區集結電力科技與生態廊道,其中,生態魚道可近距離觀察逆流而上的魚類,一旁的鷺鷥島則蘊藏大甲溪流域鳥類生態,另還有蝶類、獼猴、山豬、山羌等,也都藏身在園區中。未來將串連馬鞍壩、谷關溫泉、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白冷圳、客家文化園區、梨之鄉休閒農業區等景點,打造台中翡翠山城帶狀旅遊路線。
【照片圖文】林市長在相關人員陪同下,參觀集結電力科技與生態廊道的馬鞍壩生態園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蕭伯聰 的頭像
    蕭伯聰

    蕭伯聰的部落格

    蕭伯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