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04-06-26-5照片  科學客觀數據      證明優化公車專用道將提升台灣大道運輸效率
【記者蕭伯聰台中報導】台灣大道優化公車專用道將在7月8日上路,台中市府交通局昨日宣布推出「行動監測隊」,調查專用道實施前、後,台灣大道上所有運具使用者的旅行時間,該局也利用專業交通軟體「Vissim」模擬各路口的順暢程度,要用科學、客觀數據證明,實施專用道將有效提升台灣大道的整體運輸效率。
   交通局長王義川宣布,為了確保專用道系統的服務品質,該局推出「行動監測隊」,自上午7時至下午7時,出動12輛汽車、6輛機車,每20分鐘實際行駛台灣大道,同時派出工讀生搭乘300〜308路幹線公車,記錄實際旅行時間,瞭解專用道實施前、後,工作日及例假日,各種交通工具使用者的旅行時間變化,監測結果將在專用道上路一週後公布,並作為未來政策調整的依據。
   他說,除了「行動監測隊」外,交通局也以專業交通軟體「Vissim」模擬台灣大道各路口在專用道實施前、後的整體運輸效率;而透過以動畫模擬車流,並輸出量化資料顯示,包括東興路口、美村路口、忠明南路口及英才路口,在專用道上路後,整體路口的運輸效率分別提升2.56%、1.36%、7.81%與7.58%。
   王局長指出,模擬結果顯示,慢車道上的運輸效率提升更為明顯,例如忠明南路口慢車道提升20.63%、東興路口提升15.21%、美村路口提升12.29%,英才路口提升1.56%,符合預期;他也指出,從火車站到靜宜大學路段,在專用道上路後,平均約可節省10分鐘旅行時間。
   而對於7月1日起館前路、朝富路、福康路、國際街/東園巷、都會南街/新庄街、水裡社路、六陽巷及靜宜大學等8個路口,禁止快車道匯入慢車道政策,王局長解釋,此政策已與當地警察局充分討論過,違規雖可罰款900元至1800元,但前1至2個月屬於勸導期,不會輕易罰款;該局也會在前一個路口預告下個路口禁止變換車道,而目前也不會禁止慢車道匯入快車道。
   此外,王局長也表示,雙節公車的載運乘客數為單節公車的1.5倍,但卻消耗3倍的燃油,加上在離峰時間不會坐滿乘客,所以未來專用道、幹線公車上路後,客運業者會依市場經濟,調配雙節、單節公車的上路數,可能在尖峰時間雙節公車多,而離峰時間單節公車較多的狀況。
   至於長期以來頗受好評的24小時運行的「貓頭鷹公車」86號,王局長說,在幹線公車上路後,路線不會改變,但是路線號碼在白天(上午6時至晚間11時)更改為301號,夜間(晚間11時至隔日清晨6時)更改為326號, 1小時1班車,繼續為貓頭鷹族服務。
【照片圖文】王義川局長宣布,要用科學、客觀數據證明,實施專用道將有效提升台灣大道的整體運輸效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蕭伯聰 的頭像
    蕭伯聰

    蕭伯聰的部落格

    蕭伯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